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主页 > 期刊导读 >

古籍贝叶经手工修复的风险评估和应对策略*

贝叶经是以棕榈科植物叶片(贝多罗叶,亦称贝叶)为书写材料的一种记录形式,因记载的内容多为佛教典籍,故称贝叶经(如图1)。贝叶经肇始于南亚印度,随后传至印度尼西亚、柬埔寨、泰国等国家,一般将其统称为“棕榈叶手稿”(Palm Leaf Manuscripts,PLMs)。公元七世纪起,贝叶经传入中国西藏藏族、云南傣族居住区,形成独特的“贝叶文化”。贝叶经因其记载的丰富内容和别具一格的书写装帧形式,具有极高的文化、历史和艺术价值,是少数民族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佛教熊猫”的称誉。

图1 《大藏经》傣文贝叶经 国家图书馆藏

在千百年保存过程中,贝叶经实体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病害,合理的修复保护是延长其寿命的必要举措。国外开展相关研究时间不晚于1947年,印度、缅甸等许多国家首先进行开创性探索。2002年,阿努帕姆·萨赫(Anupam Sah)对世界范围内棕榈叶手稿的材料、技术和修复手段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回顾[1],随后的保护研究多以现状和病害调查[2-3]为主,也有学者对贝叶经使用的天然防虫防霉剂进行色谱分析,但缺乏影响方面的研究[4]。总体而言,由于数量少、珍贵程度高,开展贝叶经修复保护的研究较少,国外尚未形成成熟的修复准则,且缺乏科学数据支撑,修复方法较为粗放。国内,2010年黄梅首次对云南傣族贝叶档案开展调查和濒危原因分析,初步提出分级保护思想和预防抢救保护对策[5]。马燕如、卫国首次对西藏贝叶经上的“白色粉状物”开展科学检测研究[6]。一方面,鉴于贝叶经实体价值的珍稀性、宗教信仰的神圣性,以及载体材料的特殊性和内容识别的困难性,修复工作难以开展。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对贝叶经修复方法、材料选择等缺乏理论、实验和实践探索,相关修复经验人员也极度匮乏,贝叶经的制作流程和工艺面临着严重失传的危机。因此,贝叶经修复存在很大风险,不可一刀切式地进行大修。

1 贝叶经手工修复的风险评估

对贝叶经的修复行为开展风险评估,是降低不确定性、开展科学保护、避免破坏性修复的有效手段。目前,文化遗产的风险研究主要针对灾害应急管理以及日常预防性保护[7-8],且保护对象多为古建筑、古遗址等不可移动文物。刘江霞指出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过程中需要注意管理和技术两方面的风险防范[9],具有一定借鉴作用,但关于修复风险评估的研究仍存在较大空白。

风险是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10],常以风险源、潜在事件、后果及可能性表示。风险评估可分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三个阶段。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三方面的活动:1)找到风险;2)估计风险的大小;3)评价风险的严重性程度。这三者并非截然割裂、相互独立,而是在层级递进中相互贯通、融合开展。

1.1 风险识别

风险评估既要求追溯历史以了解现状残损的成因,又要预测未来各类风险对文化遗产造成的破坏。贝叶经手工修复的风险评估,需要了解其病害现状以及修复的潜在影响。病害是指物理、化学、生物及人为等因素对文物造成的损害。贝叶经的病害(见图2)主要出现在贝叶载体、写印色料和装订材料三个部位上,针对贝叶载体,可能会存在酸化、变色、机械损伤(如褶皱、折痕、变形、断裂、残缺、脆化、粘连、糟朽、炭化、拉丝)、生物侵害(霉变、虫蛀、鼠啮)、污染(灰尘、污渍、水渍、锈斑、烟熏等);针对写印色料,会出现色料脱落、晕色、褪色、字迹模糊、字迹残缺等情况;装订材料则可能发生断线、锈蚀、夹板断裂缺失等情况。此外,还会存在由于过去不规范修复而留下的修复痕迹等情况。上述病害可能会对贝叶经造成生存风险。

图2 机械损伤

贝叶经手工修复包括消毒、揭粘、清洁去污、脱酸、修补加固、色料加固、平整、装订等几个步骤。尽管修复本身是一种风险规避的手段,但操作不慎会产生新风险,形成二次破坏。因此,实施修复行为时需明确贝叶经的风险源,评估其影响和原因(如表1所示),并根据破损程度和病害情况进行定级。定级可参考《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规范 第1部分 破损等级的划分》《馆藏纸质文物病害分类与图示》《可移动文物病害评估技术规程——竹木漆器类文物》等相关标准执行。

表1 贝叶经手工修复的风险源风险源部位病害描述修复举措影响原因方法实施材料设备人员能力叶片表面、边缘虫蛀、霉蚀、鼠啮消毒杀灭效果差;影响贝叶机械性能;贝叶经变色;影响贝叶经字迹和图案;杀虫剂残留;危害人体健康,污染环境试剂种类选择不当,缺乏预实验;化学熏蒸法易发生燃烧爆炸等事故;在阴雨天或高湿情况下消毒;未进行废气废物回收处理试剂本身毒性、腐蚀性大;试剂含有的化学物质易引起贝叶经的氧化和酸解;试剂浓度过大;熏蒸设备的密闭性、大小、防爆性能等指标不合格缺乏杀虫除霉相关知识和经验;责任缺失;操作不规范,缺乏安全防护叶片与叶片之间、叶片边缘粘连、糟朽揭粘加剧贝叶的脆化,断裂等机械损伤;色料脱落揭粘方法选择不当,缺乏预实验贝叶经本身损毁严重;贝叶经刷漆、金、银等色料使用粘合剂缺乏相关修复知识和经验;责任缺失;操作失误、力度过重叶片表面污染、变色清洁去污贝叶物理刮伤、磨损、脆化等;贝叶润湿晾干后不平整;清洁效果差,加大污染面积;色料洇化扩散、字迹褪色;加速贝叶经老化干、湿清洁方法选择不当;清洁剂选择不当,缺乏预实验;有机溶剂去污导致色料和字迹的溶解;湿清洁后未进行平整处理;清洗温度过低清洁剂本身清洁效果差;贝叶经木质素含量高,清洁剂的强氧化性可能加剧贝叶脆化;清洁剂浓度过高;清洁剂冲洗不干净缺乏相关修复知识和经验;责任缺失;操作失误,力度不当叶片表面和内部 酸化脱酸脱酸效果差;酸迁移,酸性加剧;贝叶物理磨损、脆化、凹凸不平、变软等;色料和字迹洇化扩散、溶解褪色;贝叶发生色变脱酸方法选择不当;液相脱酸法处理水溶性字迹和色料贝叶经受潮;贝叶木质素含量高;脱酸物质沉淀影响字迹识读;选用具有易燃易爆危险的脱酸物质缺乏化学、物理知识和经验;责任缺失;操作失误,力度不当叶片表面、边缘和内部等机械损伤修补加固贝叶的物理损伤、脆化、色变、翘曲;色料和字迹洇化扩散、溶解褪色;酸化;霉变;修补加固材料遮盖文字,影响识读加固方法选择不当,加剧物理损伤;温湿度缺乏控制修补材料选择不当,材质、性能、大小、颜色不合适;粘合剂的颜色、黏性、浓度不合适;使用酸性材料;修补材料不可逆缺乏化学物理知识和修复经验;责任缺失;操作失误,力度不当文字或插图、夹板装饰印文色料脱落褪色等 色料加固腐蚀贝叶、加速脆化、变色等不良影响;色料洇化扩散、溶解褪色;补色部位与原始色料区域差别大,影响美学价值色料加固方法选择不当,不可逆色料本身耐久性差;固色添加剂选择不当;固色添加剂残留缺乏美学、语言学、宗教学等相关知识;责任缺失;操作失误,力度不当叶片表面、边缘褶皱、折痕、变形平整加剧贝叶脆化、断裂等机械损伤;色料和字迹洇化扩散、溶解褪色对水敏色料和字迹使用水;温湿度控制不当贝叶经破损程度高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责任缺失;裁切多余补料操作失误;压平力度过重装订绳、夹板断线、夹板断裂等 装订贝叶磨损、物理损伤;酸迁移,加剧贝叶经酸化程度;影响美学价值装订方法不当,未复原原装帧形制使用酸性装订材料缺乏美学、文献学等相关知识和经验;责任缺失;操作失误,力度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