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重建大一统秩序的王朝,为何迅速覆亡?
大家好,我们的子萱爱搞笑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策划:邓玲玲
脚本:山 鸦
编绘:锄 头
粉丝群:
官方微博:@铲史官漫画
话题聚焦:隋亡背后的历史密码。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野望》·[隋]杨广
隋炀帝虽身负亡国恶名,但其诗作仍为后世所爱。这首《野望》,便屡被后人化用:秦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宋元佳句,依稀可闻隋时乌啼。所谓“诗言志”,炀帝的作品,展现了他灵魂的多面:“含露桃花开未飞, 临风杨柳自依依。 小苑花红洛水绿, 清歌宛转繁弦促。”(《四时白纻歌》)堪称清新之句,“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饮马长城窟行》)足见帝王豪迈,“孤生小庭里,尚表岁寒心”(《北乡古松树诗》),自比古松,可见其志向孤高。唐太宗曾被炀帝的文采所折服,感叹:
“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资治通鉴·唐纪·贞观二年》)
——(《资治通鉴·唐纪·贞观二年》)
对此,魏征回答:
“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
魏征的大意是:“再圣明的君主,也该虚心听别人的建议,让智者献策、勇者效力。炀帝依仗自己有本事,过于自负,说着尧舜的话、办了桀纣的事,自己都不知道,以至于灭亡。”这揭示了炀帝性格中的亡国因子:自负。
这一因子,如何运作呢?
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史学界几无争议:一系列超级工程和持续的对外战争,消耗了巨量人力物力,百姓“民不堪命”,最终忍无可忍,群起而亡之。
工程和战争,本是隋炀帝雄才伟略的证明:他大兴土木建设的东都洛阳和江都扬州,前者成为唐代东都、“神都”,后者则发展成中晚唐的漕运中心、经济重镇;大运河更是“至今千里赖通波”;对高句丽的征伐在唐代延续,直至唐高宗将其灭国。可以说,炀帝的战略规划,假后继者之手,通过了历史的检验。
这样一位博学多闻、目光宏远的皇帝,不至于不懂得爱惜民力、广开言路。他的诏书中,我们不难找到“民惟国本,本固邦宁,百姓足,孰與不足”“帝王之功?, 岂一士之略 ”等语。大规模建设后,炀帝还会大赦天下,曾赐东都居民每人米各10石。显然,他具备这种意识。
但性格因素,让炀帝未能将意识转化为实践效果。无论《隋书》中“恃才矜己”的评价,还是他“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的磅礴诗词,我们都能窥见一个自信的炀帝。“自信型性格的人不可避免具有性格的双重性”,极端表现就是自负,即魏征所言“骄矜自用”。隋炀帝曾亲口对秘书郎虞世南说:“我性不欲人谏。若位望通显而来谏我, 以求当世之名者, 弥所不耐。”——《隋书·五行志上》。他不喜欢的又何止是纳谏,臣子们说些不中听的,都有性命之虞:在隋朝建国、灭陈中立有大功的重臣、老臣高颎,因为背地里一句“近来朝廷殊无纲纪”送了命;文学家薛道衡的死就更荒唐,他写了一篇《高祖文皇帝颂》,歌颂炀帝的老爹隋文帝,炀帝却认为“你夸我爹,就是在喷我不如我爹”,后来竟把薛道衡赐死。这恐怕不只是自负,而是扭曲、变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