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生态,还绿于民 济南佛慧山开元寺景区正式
人民网济南4月30日电 (邢曼华)4月30日,中建八局承建的济南千佛山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之一——佛慧山开元寺景区,完成生态景观提升改造,正式对外开放。作为济南市重点生态修复工程,该景区再现“济南八景”之一“佛山赏菊”盛况,同时整修通达佛慧山主峰的绿色走廊,直通千年古寺开元寺遗址,方便市民观瞻。
还绿于民,筑造“山色入城的窗口”
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加快构建“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城市发展新格局,2020年7月,济南市委市政府部署启动千佛山片区综合整治,高质量实施佛慧山景区北入口生态修复工程,还山于民、还绿于民、还景于民,助力省会城市品质持续提升。
中建八局作为景区建设方,科学规划设计、坚持建绿覆绿,充分考虑开元寺入口的地形地貌特点,做到因地制宜、遵循自然、就势覆绿、传承历史,为市民游客保持绿色自然的山林景观。
景区在修补“城市伤疤”的同时,为市民打造山城一体的共享开放空间,塑造“山色入城的窗口”。
再现开元寺遗址及“佛山赏菊”
作为千年古寺开元寺遗址,以及大佛头的主要入口,开元寺景区通过修建绿色景观带,直通佛慧山主峰,直通山涧的开元寺遗址,方便市民观瞻。
开元寺景区的主轴线,又名“开元胜境”景观带,长410米、宽40米,从山脚直达山顶开元寺遗址。
开元寺遗址,位于佛慧山峰下深涧内,隋朝时期佛家便涉足于此,唐代开元年间,建“佛慧寺”,明初改称“开元寺”。寺北石壁上,有鬼蛇雕刻以及上下石室,里面还保留着隋唐宋元明清各代名人的题咏。
“佛山赏菊”早在明代就是“济南八景”之一,说的是佛慧山一带秋日黄花遍地盛开、菊香弥漫山间的一种美妙景观。
眼下俯瞰景区,已满眼春色。据了解,景区秋季将呈现各类菊景,再现“佛山赏菊”。
精挑细选,110余种植被呈现四季色彩
中建八局建造的10.8公顷的景区内,分别在入口区、景区广场、水景区、背景林种植侧柏、白皮松、银杏、五角枫、白蜡、红梅等110多种植被。
景区主轴线上栽植108棵老树,整齐划一。“由于树干笔直的五角枫极难寻找,我们组建专业团队,奔赴河南、河北等多处苗木生产基地,逐一精选而来。”中建八局二公司建设人员介绍。
“景区西侧原有泄洪沟重新设计,分段拦截,日常蓄水,打造以梅花为植物特色的梅溪景观。”中建八局二公司建设人员介绍,整个景区一年四季会呈现不同色彩,实现“开元胜境、枫峦叠翠、梅香漫溪”的景观特色。
景区内随处可见雨水花园,生态植草沟等海绵生态工程。“这是一处能调蓄雨水的海绵景区。”中建八局二公司建设人员介绍,景区虽地处山坡,雨季可大量涵水,像一块喝饱水的海绵,调蓄日常植被用水。
景区中央,一尊直径12米、纯手工锻造的铜钵,相当惹眼。铜钵满载40吨清水,由于可倒影佛慧山景象,取名“境水映秀”。
原生态修复,留住每一株苗木
“原有拆迁区域无苗木,山体修复过程中,周边山体植被全部就地保护。”中建八局二公司建设人员介绍,原生态修复、保护优先,是景区改造的思路之一。
景区原有树木430余棵,原有部分苗木长势较弱,枝端弯曲下垂,多数呈现衰老状态,为保护原有山体植被,项目管理人员积极修复树木伤口,加强营养供给,通过扩穴深翻、加强水分管理和病虫害防治,逐步改善土壤状况,为植被重新焕发生机提供了有利环境。
不仅如此,景区地下停车场修建过程中,产生的碎石,全部就地加工使用,通过砌筑平整石挡墙、虎皮墙、毛石挡墙,既能解决场地高差问题,又能还石于山,使地形与山体和谐统一。“一个工人一天仅能雕琢0.3立方米石料。”建设人员介绍。
在景观营造方面,项目部不断提升施工工艺,将设计方案中的清水混凝土挡墙完美落地,做到了外观线条流畅、面层圆滑、形状优美,形成林木交葛、景色清幽的视觉体验。
据介绍,在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工作专班的协调调度和指导帮助下,中建八局克服济南市重污染天气I级应急响应、60年一遇的极寒天气、疫情防控、施工降噪等困难,发挥铁军精神,精准组织调度,强化施工力量,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推进工程建设,最终用时130天完成了工程建设,真正还山于民、还绿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