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主页 > 综合新闻 >

“写实青春”第三站:文物修复的年轻化落地

文 | 肖晓

“近景”、“手部特写”、“推进”……苏州西城的一处老宅里,导演查传谊正在补拍一组特写镜头。他面前的监视器里,青年演员张超埋首修复着一张破损的古书画,以手、以笔、以破损点为焦点的特写镜头,精细记录了文赋修复的过程和细节动作,视觉冲击力极强。

这是电视剧《月里青山淡如画》(以下简称《月里》)的拍摄现场:陶园,民国时期陶叔平的私宅,在剧中是张超饰演的秦致远的工作室“聿心斋”。剧组布置的修复室里,没有繁复的装饰品,一张超大型的桌子上放满了鬃刷、裁尺、马蹄刀、针锥等文物修复的专业工具。

从镜头语言到场景搭建,都让人折服于其中的用心。而在之后的采访中,总制片人李峥还透露道,张超从进组前就专门去拜师学习文物修复技艺,“每天早上8:00开始培训,下午5:00结束,持续近一个月。最后老师直接拿了名贵的明朝古画给他修复,给他吓坏了”。

很显然,无论是李峥、查传谊还是张超等演员,都没有想过在创作中走“捷径”,文物修复不只是披皮背景,而是真正被尊重被贯穿在各个层面。作为李峥工作室“挚爱四部曲”第三部之“爱的修复”,《月里》整体透露出更强的精品剧质感,文物修复题材也让其在青春写实之外更多了一份对东方美学的情怀和使命。

只是以青春都市的影视题材承托起严肃厚重的文物修复,谈何容易?五月的人间初夏,正是苏州最美的时候,开机月余的《月里》也已经拍摄过半,娱乐独角兽也走进拍摄现场,对话李峥、吴志非、查传谊、李庚希等主创,以及胡可(优酷剧集中心制片人),去寻找市场期待背后更为具象的答案。

胶囊效应和举重若轻:“良药无需苦口”?

如果说之前的《忽而今夏》《全世界最好的你》是李峥工作室在市场与艺术的碰撞中找到的平衡点,那《月里》则被融入了更浓烈的情怀:对东方美学强烈的个人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传承使命感。

谈及《月里》的影视缘起,李峥直言早在2013年和欧美人聊东方美学时,就发现并没有人提到中国,而是首推日本,这也让他萌生了拍摄一部文物修复题材剧集的想法。“这给我的刺激非常大,其实很多东方美学发源地都是中国,但我们做的真正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凤毛麟角”

《月里》的原著小说《文物修复师》并不是市场热门IP,但它却恰到好处的承载了这份梦想。热忱之外,工作室作出的又一重要决定:将原著中的秦简修复改编为南派修复,并在改编中坚持举重若轻——这或是影视剧首度聚焦有着江南极致美学的南派修复。

(总制片人李峥)

(制片人吴志非)

“我们不光要追求艺术、情怀,也要看市场”,李峥说道。他们做了一个调查,以当下影视剧主流受众16-30岁、女性占比超7成的年轻人为观察对象,发现她们所感兴趣的文物修复主要是服饰、服装、钟表等。而南派修复的匠人精神、苏州园林的极致美学、城市潮流与古典的双面气质,都与之契合度颇高。

为了更好地打磨剧本,工作室邀请了三位编剧同时创作,其中苏娴、潘洋在文物修复上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他们主要负责剧中文化底蕴和专业性,电影《你的婚礼》编剧张影则负责融入当下流行的热梗热词,进行剧本青春感的内容创作。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得将文物修复影视化,剧组还邀请了许多文物修复领域的专家进行专业把关,探班当天85岁高龄的苏裱技艺非遗传承人范广畴先生和古书画文物修复师易吴尉先生也莅临现场。

在李峥看来,良药无需苦口,影视创作应该找到艺术、情怀和市场的交集,就像胶囊效应,外皮是糖衣,里面包裹的是营养,好的东西应该好吃又有利于身体健康。基本调性确定,具体到影视化中用更加通俗的语言来表述,其实就是:“怎样让文物修复这样一个厚重的东西能够被年轻观众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