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主页 > 综合新闻 >

“折叠人”复原了!依托3D打印技术,身高0.9米的

重度强直性脊柱炎和脊柱后凸的患者,身体慢慢弯曲到150度,俗称折叠人。

宁夏市第一人民医院髋关节置换、高难度双锥截骨与复位、骨关节外科与脊柱外科两手术接力,依托医院创新的3D打印技术,使41岁的“折纸人”邵敏霞过着开放的生活。

重度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医院拥有成熟的手术团队和麻醉、神经监护和护理团队的大力支持,让外科医生有信心挑战如此艰巨的手术,让患者有机会恢复到最佳状态。

现在,终于可以躺在床上的邵敏霞,只是静静地望着窗外的天空,是一种享受。

手术后第11天9月1日上午,她的身上绑着支具,在医护人员和丈夫李洪亮的支持下,邵敏霞像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小心地站起身来,抬起了她的身体。走两步。这是邵敏霞第三次起床修炼,也是邵敏霞新生活的开始。

19岁的邵敏霞意外摔倒。 “我当时觉得腿痛,并没有在意。”邵敏霞说道。后来,邵敏霞遇到了李洪亮,两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一年后,儿子出生了。

幸福的生活开始了,但邵敏霞的身体状况却越来越差。 “一开始只是有驼背的倾向。慢慢的头开始下降,全身开始弯曲,胸腔也越来越靠近腿骨,渐渐地连连起来都困难了。”正常抬起头。”邵敏霞回忆,上身。逐渐弯曲,整个人不得不弯下腰,弯曲度达到150度。

邵敏霞身体严重弯曲

“我去了去医院检查,据说是强直性脊柱炎,需要手术治疗,但瘫痪的风险非常高。”邵敏霞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和手术中对瘫痪的恐惧,一直推迟。

近20年来,身体的弯曲严重影响了邵敏霞的正常生活。吃、喝、换衣服、上厕所,对很多人来说都是正常的行为,但对她来说却是极其困难。

邵敏霞第一次出现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是2021年2月17日。在骨关节炎病房,她弓着背走路,脸几乎贴着膝盖,看不清眼前的陆,没有人能看清她的脸,她的身体就像一把折叠起来的刀。

我患强直性脊柱炎已经20多年了。我逐渐出现脊柱和髋关节的僵硬和僵硬,屈曲时髋关节强直,腰椎后凸畸形。接诊后,骨关节外科副主任医师牛福文与骨关节外科主任聂志奎、脊柱科主任卢超良讨论了患者病情,制定了手术方案。计划。

由于患者处于折叠状态,术中定位、麻醉气管插管、髋关节融合、髋关节周围硬软组织松动、需要二次脊柱骨科手术。

第一次手术定于2月20日进行。手术由骨关节外科主任聂志奎主刀,在副主任医师、麻醉师、外科护士牛福文的配合下,双侧髋关节置换手术进展非常顺利。术后三天,患者下床站立,髋关节屈曲畸形基本矫正。

手术现场

5天顺利出院术后定期到骨关节炎科复诊,术后5个月指导患者锻炼髋关节功能,并到脊柱科卢超良主任门诊寻求改善后凸畸形的方法畸形。

“当我第一次见到她时,我就知道这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手术。”脊柱外科主任卢超良说,患者已经出现严重的后凸畸形,这种手术属于脊柱外科。该领域的手术极其复杂,需要多部门通力协作才能完成,而国内能够开展此类手术的医院屈指可数。

患者椎间盘附近的组织逐渐变得纤维化和骨化。这些先前分开的可动骨头融合在一起,仿佛所有的活动都被锁定,无法展开。这是一次关键的手术接力,手术定于8月20日进行。将完成两块椎骨的高难度截骨术。

设计——调整——颠覆——重新设计——精炼。陆超良和团队不断调整邵敏霞的手术方案,最终制定了最佳的手术蓝图。 “将两个椎体打断,逐渐拉直患者弯曲的脊柱,然后用钉杆系统牢牢固定,同时避免损伤周围的大血管和神经。”卢超良说,这个操作相当于拆除了房子的承重墙。重建。随着腰椎被截肢,复位是之后最重要的一步。四五个医生一起钻进手术单下面。在陆超良的指挥下,她支撑着自己的头部和身体的各个部位,一毫米一毫米地移动着,试图将自己的脊椎缝成一条近乎直线的线条。同时,按照序号准确拉动姿势垫,将折叠的头慢慢向上抬起。在此期间任何错误都可能导致身体脱臼。

复位后,陆超良以最快的速度准确地钉住了胸腰椎。脊椎从C到I几乎固定。

半小时后,她从麻醉中醒来。勾脚,握拳,这个简单的动作说明手术过程中脊髓完好无损,脊神经还像往常一样,灵敏而迅速地控制着她的手脚,乃至全身。她没有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