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教学法联合在外科规培中的应用效果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医师的诊疗水平,改善医疗资源的不平衡[1]。外科是专业性和技能性较强的学科,包含许多专科技术基本操作,对规培生的要求较高[2]。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跟班带教模式,规培医师进入临床后带教老师边观察患者边讲授的床边带教模式[3]。传统教学方法不能调动学习积极性,且培养独立医疗思维的过程较漫长。目标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教育目标为主线的教学方法[4]。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VR)是通过多媒体技术和仿真技术合成视听触觉一体化的虚拟环境,让使用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其中虚拟手术系统、虚拟医学教育意义较大[5]。目前关于目标教学法联合VR 的教学模式研究较少,本文拟探讨目标教学法联合VR 在外科规培的应用效果。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本院外科规培医师60名作为观察组,2016 年1 月—2017 年12 月外科规培医师60 名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性52 例,女性8 例;年龄为24~27 岁,平均年龄为(25.)岁;本科学历38 人,硕士学历22 人。观察组男性50 例,女性10 例;年龄为23~26 岁,平均年龄为(25.)岁;本科学历35 人,硕士学历25 人。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规培带教模式,入科1 周后住院总医师介绍科室的环境、管理规定。带教老师召开培训会,由带教老师边操作边讲解,1 周后与带教老师管床位,值班,按时参加本科室的业务学习和理论学习。
观察组给予目标教学法联合VR 教学。
(1)目标教学法:入科1 周由科室主任介绍科室的环境、管理规定。带教老师召开培训会议,按照外科规培医师大纲要求将外科需要掌握的临床理论和技能分为若干个课程。每位学生接到课题后查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查找文献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法,做成PPT。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熟悉常规操作如心电图和血气分析的解读。第2 周学生进行汇报,设计场景,由本科室医师扮演患者,由学生进行问诊、体检和诊疗,在带教老师引导下作PPT汇报。第3 周及以后规培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训练。
(2)VR 教学:带教老师简述手术的相关知识,学生佩戴VR一体机(索尼公司生产)观察手术过程,在主导医师进行真实手术时作为体验者通过VR 眼镜结合立体视角体验手术操作。
1.3 观察指标
(1)培训完成后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包括理论知识和技能考核,每门满分100 分。理论考试在计算机中随机抽取题目,由住院总医师阅卷。技能考核包括心肺复苏20 分、气管插管20 分、深静脉穿刺20 分、血气分析20 分和心电图判断20 分,主治医师现场进行评分。(2)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病例考核进行评分,包括接诊患者、病房医嘱、运行病历检查和终末病历检查,每项满分100 分。(3)采用教育环境测量问卷(DREEM)对教学法进行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分[6],5 个维度,满分200 分,50 分以下表明教育环境问题较大,51~100 分表明教育环境问题较多,101~150 分表明教育环境较好,151~200 分表明教育环境非常好。包括学生对学习的知觉F1(12 项,满分48 分)、学生对教师的知觉F2(11 项,44 分)、学生对学术自我知觉F3(8项,满分32 分)、学生对环境的知觉F4(12 项,满分48 分)、学生对社交的知觉F5(7 项,28 分)。
1.4 数据统计分析
使用SPSS 20.0 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的方式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统计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技能得分的比较
观察组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技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得分的比较(分,)
2.2 两组病例考核得分比较
观察组接诊患者考核评分、病房医嘱考核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运行病历检查评分和终末病历检查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学生对教学法评价的比较
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法评价的各个维度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