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主页 > 期刊导读 >

论李尔王中家庭礼法与城邦政治的平衡

《李尔王》中的人物轨迹就像埃德蒙口中“命运的车轮”一般,高高在上的君王遭到巧舌如簧的女儿们的虐待,转瞬成为在雷电中暴怒呼号的疯子;李尔被时代打上了最醒目的标签:权力拥有者和普通父亲,家庭礼法与王权在其身上呈现出断裂状态,这悬殊如此的双重身份注定了如果他无法将二者置于平衡的情势中,就可能走向悲剧的结局。城邦礼法中最基础的家庭人伦关系往往映射出一个政治共同体治理体系之优劣,处理好王权与家庭礼法的关系是政权稳固不可忽视的政治使命。

一、李尔王“分国”背后王权与家庭礼法的失衡

正如莎士比亚向我们呈现的那样:李尔的命运和“逆转”一词密切相关,一个年老昏聩的国王,依据几句极尽谄媚的甜言蜜语将权力平分给两个蛇蝎般的女儿,因为自己最宠爱的小女儿不会花言巧语而要跟她断绝父女关系。失去权力后的老王遭到两个女儿的虐待后冲向旷野,在电闪雷鸣的呼号中承受着从国王到流浪汉的心理落差。当自己愧对的小女儿为了他与自己的祖国开战,此时的李尔已经变成了历尽世事的老父亲,当王权政事都成为过眼云烟,视父女之情如珍宝之时,女儿又在自己怀里死去。对女儿死亡的无力感让身为父亲的李尔不得不接受命运的拷问,在那场分国戏码的背后,李尔和她的女儿们无疑都要背负王权与家庭礼法失衡的罪责。

不论是作为国王还是父亲的李尔,通过一场精心设计的政治仪式来明确王权的走向,抑或了解被王权遮蔽的父女关系下,看清自己在女儿心目中的地位,这一做法无疑是精明的。本文认同雅法的观点,认为李尔分权的背后包含自己明确的政治规划。分权仪式其实就是在解决王权继承问题,这是王权继承最虚伪却不是最不重要的一个环节。生长在帝王家的继承者们一举一动都要受到公众舆论的考量,言行合一是确立权威的关键。在“爱的宣讲”前,李尔对三个女儿的品行都有一定的了解,询问哪个女儿最爱自己无疑是李尔作为一个国王的任性之举。靠“爱的宣言”划分国土本就荒谬至极,这中间掺杂了李尔作为王国威权的虚荣之心,而非一位父亲给予女儿的质朴之爱。李尔说:“告诉我,你们中间哪一个最爱我?我要看看谁的天性之爱最值得奖赏,我就给她最大的恩惠。”(第一幕第一场)要知道,这场所谓的分权到底是划分权力还是爱的拷问,其最终指向恐怕在李尔心中也是捉摸不定的。作为坐拥无上权力的王,在王权继承的问题上,李尔首先考虑的应是继承人的德性,在他的心里,小女儿考狄利娅的地位明显已经高于两个姐姐,考迪利亚的品行一定有过人之处,否则不会在分国上几乎可以靠一句爱的宣言就可以继承最庞大的权力。“现在,我们可以附和尼采与弗洛伊德,可以断言,西方文化中只有一个无始无终的形象,那就是父亲。和葛罗斯特相比,和任何莎剧人物相比,李尔王都更像是父亲的代表,父权的象征。”①如果说政治家要以道德和理性审慎的标准选拔,那么孝子评选的唯一准则就是爱了。这个爱就是李尔口中的“天性之爱”,即孩子对父母与生俱来的无意识的感性之爱与回报养育之恩的回馈之爱。作为王,李尔肩负国家使命,感性的言语表达在他的生命中扮演的角色必然不会像普通家庭那样家常便饭,但他的野心在于,他作为国王的虚荣,他想了解到女儿对自己爱的真相,潜意识中他希望真相能和爱吻合,也就是说,他更希望真相能与顺从、赞美吻合,可是一个父亲是不需要逼迫女儿在大庭广众之下凭借爱的宣言来维持自己高大伟岸的形象的。所以考狄利娅站在政治美德的制高点坚持吐露真相,却伤及了一个舍本逐末的父权主义者的敏感之心。考狄利娅说:“父亲,您生我,养我,爱我,我理当尽义务回报,服从您,敬重您,爱您。”(第一幕第二场)正是“义务”一词戳中了李尔的心。在家庭礼法中,对老人的赡养义务是一种回馈之爱,你来我往的公平交易并不能满足李尔的支配性特权。他所要的爱的宣言必须是一种被夸大的不求回报的天性之爱,这种爱没有道理可讲,唯一的道理就是李尔本身,因为他将自己看作是伦理秩序的化身,所以他让女儿们把亲情当做换取权力的筹码,家庭礼法秩序在政治秩序的支配下异化,伦理与王权在失衡的局面下共存,李尔在王权与父权的僭越中扭曲,无疑为悲剧的发生埋下伏笔。分权后的李尔,怒火蒙蔽了理智的双眼,将善意谏言的肯特放逐,还意图劝退之前心仪的良婿勃艮第公爵。此时,不自知的李尔因为亲情绑架已经使考狄利娅失去了王权继承的资格,甚至连维系家庭礼法的血缘纽带都无情地剪断。他的有心逼迫反而使势利的勃艮第逃离,使拥有无价真心的法兰西国王得到考狄利娅的垂青,这无疑是对李尔父权统治的辛辣讽刺。